闽清麟洞山头革命斗争记
闽清县麟洞村位于闽(清)永(泰)交界处,山高坡陡,为闽清——永泰交通要塞。1944年以后,成为闽北与闽中游击队的联络通道。1946年,省委派刘志德、吴盛端等同志在这一带开辟革命工作。1947年,省委又派陈世明等同志在此建立闽、永、尤、南、沙(廖怀玉回忆沙县为古田)中心县委、闽清县委和麟洞山头武装队伍。后来,由于敌人破坏,酿成了“麟洞惨案”。广大人民群众至今还念念不忘这一惨痛事件和党的地下工作者的斗争业绩。
(1)组织的建立与发展。1947年8月间,省委曾镜冰同志派陈世明同志到闽清开辟工作。开始,陈与民盟吴从徽、吴亦祥等配合,到十五都等地活动。“8.28”会议后,陈世明等同志根据省委关于“动员群众搞合法生存斗争为主,开展群众性游击斗争”的指示精神,组织力量深入闽清各地开展工作。他们一方面从福州地下党中抽调一部分闽清、永泰、尤溪籍的青年学生党员,如刘忠瑶、郑一惠等来闽清工作,建立农村据点。另一方面着手建立山头武装,开展游击斗争。闽清武工队在古田被击散后,还留下一些短枪,在闽清四都和永泰盘谷一带山头,也都有一些革命群众。根据当时斗争需要,陈世明等县委负责同志分析认为:现在闽清工作是百般俱备,只欠东风,缺少熟悉闽清山头关系和武装斗争经验的同志。因此,向省委推荐刘志德同志再回闽清工作。经批准同意后,陈世明即与刘志德同志一起从福州经闽侯源口夜越白岩山到麟洞山头,他们白天隐蔽在家里,晚上出去活动。
1947年11月17日,省委发出“关于发动三十路游击运动”的指示,以闽江以南几个县为游击活动区,成立闽、永、尤、南、沙中心县委,林汝楠为书记,中心县委由曾镜冰同志直接领导。
中心县委成立后,为了加强闽清县委工作,经研究并报省委曾镜冰批准,以闽清籍刘忠瑶和郑一惠、刘志德三人组成闽清县委。闽清县委成立后、以麟洞山头为基地,深入平原开展工作。1947年11月,省委派城工部党员黄广天回梅了解“牛皮山事件”经过,并在二都建立党支部。
为了取得“合法”地位,便于活动,刘忠瑶在梅青小学任教导主任,郑一惠在省立闽清中学任教,并分管闽中支部和二都支部工作。陈世明、刘忠瑶在1947年底介绍黄世杰(杜良)、吴大艇、黄际信入党,并由这三人负责闽清学生运动和参加福州学运。同时发展蔡兆源、刘希明入党。蔡兆源在县城开展活动一段时间后,一再要求上山,同刘志德一起开展麟洞山头地下活动。此时山上和平原工作都有较大发展,党员已有七十多人。
(2)斗争的兴起与深入。闽清县委根据省委关于部队地方化,扩党练干,联系群众的指示精神,在闽清与永泰交界的偏僻山区——闽清四都麟洞梧桐顶,建立县委领导机关和山头武装据点。
为了打开闽清工作局面,县委先后召开两次会议,传达省委指示,分析闽清形势,提出今后游击任务,会议决定把青壮年组织起来,同反动政府进行抗丁抗粮斗争。当时在闽清,反动派抓丁与农民抗丁的矛盾很突出,开展武装斗争符合人民的意愿。人民群众要求解放的心情极为迫切。根据这些有利条件,县委拟定了一系列计划。首先,在1947年底到1948年旧历二月初五前,筹款五千万元,建立一支武工队。其次,建立十个区委组织,培养十个可以独立工作的干部,将工作向闽清毗邻的林森、永泰两县发展。再者,拟在1948年4、5月,建立一支游击队,三个武工队,分别向永泰、林森、尤溪发展。同时扩建二十个区委组织,十支游击队,培养一批干部,建立七、八十里的山头根据地。
为使以上步骤付诸实施,1947年旧历年底,党组织在山头发动贫雇农群众进行诉苦,印发《土地法大纲》,进行分田及宣传革命形势。
1948年初(旧历元宵节前后)举行了隆重的新同志入党宣誓仪式,吸收了一批新党员,并建立了五个区委组织。一都蔡兆源负责,二都刘积锦负责,四都郑海负责,六都刘希明负责,永泰盘谷丁山洋蔡孙祺负责。同时建立起一支山头武装和几个工作据点。
1947年12月,地下党在闽清二都曾组织青壮年反抓壮丁斗争。当时保长由吴孔绥(地下党员)担任,他暗中抵制抓丁,乡长很恼火,带了伪县军事科长及便衣队来二都抓丁。青壮年得知暂避山上,伪科长抓不到人,殴打壮丁家长。面对敌人逞凶,吴孔绥站出来评理说:“抓壮丁没通知我,到处乱抓还打人,真不讲理。”同时叫黄启兰打锣,召来群众包围了便衣队,刹下了反动派威风。此谓“二都民变”。
由于依靠群众,不仅培养了斗争骨干,而且打开了局面,扩大了活动区域。在短短的四十多天里,实现了周围八方里的游击解放区。1948年3月14日晚上,中心县委召开干部会议,回顾了前段工作,研究了如何进一步发展组织,扩大武装,积极发动农民群众进行抗丁抗粮活动和筹集经费等问题。会期两天,16日部分同志回到各地。
(3)惨痛的事件与教训。革命在发展,反革命也在磨刀。由于当时地下党个别领导对阶级斗争的尖锐性、复杂性认识不深刻,单凭一股热情,急于解决山上生活困难问题,不顾中心县委一再强调的必须依靠贫雇农的指示,使不纯分子有了可乘之机。
刘志德同志联系多年的基本群众黄振琛、郑海,却将张章太(当过土匪)介绍给刘志德同志认识。后来,张章太又将黄阿八(当过土匪)介绍给刘志德认识。黄阿八熟悉县便衣队的黄祥团,两人谈到麟洞有我武工队,黄祥团即向便衣队队长游作浦告密。经过密谋,伪玉文镇长池毓芳于1948年3月16日晚伙同游作浦及六都警察所所长王子庆等三十多人,先抓了黄阿八,带到张章太家,又由黄、张二人带队到麟洞黄振琛家,便衣队以杀害黄振琛儿子为要挟,逼使黄振琛叛变,听从敌人指使,到县委机关刘志德住处,对刘说:“张章太要你到我家商量搞经济斗争”。刘信以为真,和武装骨干蔡谋建随黄而去。待刘蔡到黄家坐定后,张章太说:“今晚就出发,枪应先擦干净”。老刘身带四支短枪,除留一支驳壳枪外,其余均交张章太、黄阿八拆洗。这时,张抱住刘志德上身,黄夺老刘的枪,几乎同时,预先埋伏在黄振琛家周围的便衣队围拢过来,老刘当即开枪,但寡不敌众,遭王子庆枪击倒下,其他恶棍又连补几枪,刘志德当场牺牲。池毓芳、王子庆说:“谁敢砍刘志德的头颅,赏银元一百块”。黄阿八惨无人道地砍下刘的头颅挂在蔡谋建脖子上。这时已是凌晨三时,便衣队押着蔡谋建,由黄振琛带往下岩地方包围梧桐顶土堡。
当晚陈世明正在听取廖怀玉汇报,蔡兆源也在堡内。黄振琛又骗开土堡门,便衣队一拥而入,由于陈世明等赤手空拳,抵抗无效。陈世明、廖怀玉、蔡兆源、黄嫩嫩、陈国政等五人被捕,并搜去部分地下党员名单。天亮时被押送到玉文镇。这时,刘志德的头颅挂在电线杆上,围观群众看着烈士的头颅,听着陈世明、廖怀玉等同志高唱《国际歌》、《你是灯塔》等沿途而过,纷纷投去同情的眼光,场面十分感人。
从六都至县城狱中,陈世明鼓励大家以刘志德为榜样与敌斗争。不久,伪县政府按名单进行了大逮捕。省闽中学生陈璋、陈书友于3月24日也被捕,同送福州军法科监狱。狱中,陈世明等党员仍对大家进行革命宣传,并组织反鞭打、反克扣的斗争。审讯中,同志们坚持与反动派作斗争,陈世明说是搞文化工作的,廖怀玉说是送信的,其他同志说是逃避抓丁的。不久,国民党反动政府福州高等特种刑事法庭以陈、廖“共同预谋以非法方法变更国宪颠覆政府各处有期徒刑六年,剥夺公权五年”。陈璋、陈书友“各处有期徒刑二年六个月,剥夺公权二年”。陈、廖两人直至1949年初才释放出狱。蔡兆源同志押到南京被反动派杀害于雨花台后墙,陈国政同志1949年出狱后,路经十一都被匪特黄勤安逮捕杀害,刘忠瑶、郑一惠于事变后往南平樟湖坂找上级党组织,被错杀。
麟洞事件的不幸发生使闽清党组织受到严重破坏。在严峻的情况下,福州城工部一些同志分析了闽清形势,总结了经验教训,认为麟洞虽连接闽北、闽中,有利开展游击斗争,但山头孤立,回旋余地不大,且离反动派基础雄厚的六都、五都盘谷大乡又近,重要的是:在中心县委所在山头上,个别同志警惕性不高,对所联系的人员审查不严,特别是未注意在尖锐和复杂的情况下,可能会出现黄振琛的叛变。
麟洞事件发生后,闽清县委正副书记北上找上级林汝楠同志,许多同志仍坚持斗争。1948年7月,城工部派黄世杰、吴大艇等同志在六都省闽中(六叶祠)以专科以上学校闽清同学会的名义开办暑期补习学校,对青年学生进行形势教育,在学生中建党。秋,以黄世杰为首组成了闽清县核心领导小组,建立清溪小学据点,并在上演村建立山头武装据点。1949年5月,在闽尤边界的香湖、宝峰、柽云、上演、墘面等地周围六十多里的地方建立游击解放区。
1947年6月,吴盛端同志带领的闽永游击队,在七都建立联络总站,开展游击斗争。党组织在麟洞山头又组织二十多人的游击队,进行过多次战斗。1949年6月间,闽永游击队即控制了五、七、八、九、十、十一都等政权,并开展政治宣传工作。
两支游击队在七、八月配合人民解放军先头部队打了大小十余仗,消灭了土匪、便衣队和国民党流窜部队,并成立支前办事处,迎接大军。8月15日闽清全县解放。
以上就是关于 闽清麟洞山头革命斗争记 文章的全部内容,如果您有关于培训方面的需求或建议,欢迎拨打本基地电话联系我们!
声明:本站内容及图片如没注明出处则来自网络,无从考证来源,仅用于公益传播,如有侵权或错误请在后台留言或直接联系我们告知删除或标注来源,谢谢!本文链接:http://www.xmhspx.com/hw/story/177.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