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厦门红色教育培训基地(厦门红培教育科技研究院),我基地依托福建各党校、高校、知名企业等教学资源,对外开展红色教育培训。
400-8656256 / 13559230798
当前位置:首页 > 红色文化 > 红色历史

与闽清宏琳厝相关的几个历史事件

  宏琳厝座落于闽清县圾东镇新壶村。始建于清乾隆六十午(1795年),建成于道光三年(1823年),历时28年。占地17833.28平方米,两层半土木结构,大小厅堂厅35间,花圃25 个,天井30个,风火墙36扇,水井斗口,大门13个,住房66间。宏琳厝不仅是至今保存完好的中国最大古民居之一,而且是不少志士仁人为追求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进行种种努力和不懈斗争的见证。在中国民主革命进程中,宏琳厝见证的主要历史人物及其革命事件有:
宏琳厝  项  南(1917—1997)  福建连城人。1939年1月,项南(化名项新)受中共闽江工委派遣,来到闽清以县文庙为据点,组织战时民众教育流动宣传工作队,开展抗日救亡宣传。7月,国民党顽固派密令拘捕。中共闽清地下党组织得到情报后托黄开修把项南接到宏琳厝隐蔽,1个多月后离开闽清。1981—1986年,从北京返闽任省委书记的项南,对闽清怀有特殊的感情,经常到闽清及宏琳厝视察。1993年,宏琳厝奠基200周年,应邀欣然为其书写厝名“宏琳厝”,闽清县宏琳厝人民即把项南墨宝制成金字横匾悬挂在宏琳厝虎头门正上方。

  黄岳申(1887—l921)  宏琳厝人。1911年12月,福建光复后,在黄乃裳和福建军政府支持下,为响应孙中山“组织北伐军、彻底推翻清王朝”号召,时任福州开智学堂教员的黄岳申与同校教员陈允、杨琦等人倡议成立“福建学生北伐军”并负责临时筹备处文牍股工作,与同校教师潘依耕一起撰写《招募组织福建学生北伐军通告》。福建学生北伐军组建后,黄岳申又与黄乃裳、许逸夫等人一起撰写了福建学生北伐军歌—《祈战死歌》;

      黄开绳(1895—l957)  宏琳厝人。早年就读于文泉书院,后进福建工业学堂学习,1916年赴日本留学获化学硕士学位。1923年回国后在河北省立工业学院、厦门集美学校任教。1928 年,“济南惨案”发生后,黄开绳(时任厦门集美学校教员)积极协助闽清县学生联合会组织六都各中小学学生及附近群众1000余人,在六都松柏林下广场举行纪念“济南惨案抗日救亡宣传大会”,并第一个登台演说,慷慨陈词,愤怒控诉。抗日战争期间,为解决当时中学理化教学仪器及生物标木奇缺的困难,黄开绳在临时省会永安带头创办省立科学仪器厂,积极设计、研制各种化学实验药品、物理教具及生物标本,并开办科学教育仪器制造训练班及附设工业职业学校。

  黄开修(1914—1965)  宏琳厝人。抗日战争初期曾在江苏省清江市(淮阴县)担任《上海工人日报》(中国共产党外围组织)通讯员,并联络同仁创办晚报,力主抗日。“八·一三”后回闽清与胞弟黄开云一起创办《抗日救亡周刊》。1939年初,任闽清县政府第三科督学,在南平培训认识了中共闽江特委统战部长王一平以及来闽清开展革命活动的项南,并与项一起组织“闽清县战时民众教育流动工作队”,积极开展抗日救亡活动。1941年福州第一次沦陷,福建军民在闽侯大湖与日军展开激战,受省教育厅委派任战地服务团团长,前往大穆溪(闽侯白沙)前线慰劳抗战将士。淮海战役后,受中共闽尤永南沙中心县委书记兼闽浙赣游击纵队闽中支队副政委林汝南委派,负责做争取福建联勤第一休养总队少将总队长刘庆清(闽清六都鹿角人)的起义工作。 

  郭沫若(1892—1978),中国现代杰出的作家、诗人、历史学家,著名的社会活动家、四川乐山人。1918年,郭沫若与宏琳厝人黄开绳同年考入日本九州帝国大学。1940年,时任福建省科学馆馆长的黄开绳前往重庆述职,拜访昔日同窗好友,谈及国家前途和命运,两人都感慨万分。临别之际,郭沫若挥毫题写“庄敬日强”四个大字赠给黄开绳自勉。黄欣喜至极,返闽后即请木匠将之制作成木刻匾额寄回家乡悬挂于故居宏琳厝二进大厅上方。

以上就是关于 与闽清宏琳厝相关的几个历史事件 文章的全部内容,如果您有关于培训方面的需求或建议,欢迎拨打本基地电话联系我们!

声明:本站内容及图片如没注明出处则来自网络,无从考证来源,仅用于公益传播,如有侵权或错误请在后台留言或直接联系我们告知删除或标注来源,谢谢!本文链接:http://www.xmhspx.com/hw/history/178.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

1对1专属服务

长按微信号CR15307966019  拷贝微信中粘贴添加好友